為什么害蟲會進到工廠內呢?
就好像異性相吸一樣,害蟲也是被工廠內的某些東西(可能是要吃的東西、喜歡的味道、光或是它們覺得有可以成為其“老窩”的地方)所吸引才會通過某些“通道”進入到工廠內部,你以為沒事它瞎逛呢?
知道害蟲是為啥進來的,然后呢?
知道了它為啥會被吸引后,想要拒絕其向你而來的決心,那就需要了解對方了。
首先,鑒別這害蟲到底是個啥。這樣就能進一步了解到這個害蟲愛吃啥、怎么進入的、會到哪些地方等情況。
知道了害蟲的種類且了解其習性后,也就基本知道了害蟲喜歡的環境,這樣我們就能改正引發蟲害侵擾的環境條件。
想要改正環境條件,就需要決定具體改正的區域,使用什么樣的方法,選擇何種殺蟲劑來處理害蟲的問題,這就決定了處理的計劃。
控制住了這部分害蟲,是否就OK了呢?
答案顯然是否定的,我們可以控制大部分的環境條件,但無法限制所有。這下就需要定期的檢查了,在特定區域放置檢查設置的監控設施,如粘板、粘捕式的滅蠅燈、外圍誘餌站等。
控制好環境條件后,我們還需要做什么?
不是把各種裝置放置好就ok了,還需要定期評估效果,該更換的更換。更重要的是,當發現新的蟲害進入時,應及時通過針對性的處理,避免其在室內滋生、繁殖等。還有一點不可忽略,就是對員工的適當培訓,除了設置的這些設施外,人也是發現蟲害的一大要點。
IPM:一個協同的決策與行動過程,以環境和經濟上合理的方式采取最適當的蟲害控制方法和措施,從而實現公司的總體蟲害管理目標。通過全面的方式來管理蟲害的種群和數量,即綜合各種策略,以減少害蟲的種群和數量到可以接受的程度,同時又能提高環境的質量。
八策略小結:
1、檢查:檢查外圍和內部的蟲害滋生的區域,重點關注易受侵害的區域。
2、鑒別:對于目標害蟲的正確識別及所有后續采取措施的關鍵因素。
3、監控:害蟲控制是持續的過程,不間斷的監控及處理是必須的。
4、確定處理的時機:若害蟲的侵害到了一定的界限,則需要加以控制,這個界限依目標害蟲種類及內外部滋生情況而定。
5、了解方案并制定行動計劃:了解所有可行的方案,評價各個方案的優點及風險,需注意的是,行動計劃需為針對目標蟲害及內外滋生地的最佳方案。
6、采取措施:采取適當措施消除已有的蟲害活動,還應采取預防措施來應對將來可能發生的情況。
7、結果評價:處理方法及計劃的有效性,以便考慮是否需對計劃及方法進行改進。
8、培訓:為保證計劃的持續進行,相關的全部人員都應經過相關的培訓。